《三命通会》白话翻译版

《三命通会》白话翻译版

作者: 丙辛

军事历史连载

“丙辛”的倾心著朱熹周敦颐是小说中的主内容概括:老子说:“无”是天地的初始状“有”是万物的根有个东西浑然一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己经存在列御寇讲:有形之物产生于无形之天地刚开始的时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这些阶太易的时气还没有出现;太初的时是气开始产生;太始的时是形开始出现;太素的时是质开始出气、形、质三者混合在一还没有分有一种说法在还没有天地的时混沌的状态就像鸡蛋一混沌中开始萌生出...

2025-04-09 16:31:44
老子说:“无”是天地的初始状态,“有”是万物的根源。

有个东西浑然一体,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己经存在了。

列御寇讲:有形之物产生于无形之中,天地刚开始的时候,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这些阶段。

太易的时候,气还没有出现;太初的时候,是气开始产生;太始的时候,是形开始出现;太素的时候,是质开始出现。

气、形、质三者混合在一起,还没有分离。

有一种说法称,在还没有天地的时候,混沌的状态就像鸡蛋一样,混沌中开始萌生出细微的变化,鸿蒙中也开始滋生新的迹象。

《云笈七签》说:太极元气包含着天地人三者,混而为一。

《易经》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西象,西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易疏》说:太极就是在天地还没分开之前,元气混合为一体的状态。

蒙泉子讲:太初是理的开端,太虚是气的开端,太素是象的开端,太乙是数的开端,太极则是兼有理、气、象、数的开端。

从数的角度来说,可以看到在混沌未分之前,只有气混合在一起,幽深昏暗,但理从来都在其中,与道是一体的,这就是太极。

庄子认为道在太极之前,所谓的太极是指天地人三者,气和形己经具备但还没分开时的称呼。

而道又是另外一种悬空存在的事物,在太极之前,却不知道道就是太极,太极就是道,从其道理通行来讲就叫“道”,从其道理达到极致来讲就叫“太极”,又哪里有二者的区别呢?

假如不是周敦颐揭示其中奥秘,朱熹进一步阐释明白,谁能知道太极是理而且和气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呢。

所谓的太极,是阴阳动静的本体,不脱离形和气,但实际上没有声音和气味,在变化中无穷无尽,但实际上又有准则和规范。

所以一动一静,互为根基,划分出阴和阳,两仪就确立了。

仪就是物,凡是物从来没有无对应之物,也不曾孤立存在。

天凭借气覆盖万物,依靠着地;地凭借形状承载万物,依附于天。

有了理才有气,这就是阴阳;有了气才有形,这就是天地。

天地不是由天地自身产生,而是由阴阳产生;阴阳不是由阴阳自身产生,而是由动静产生;动静不是由动静自身产生,而是由太极产生。

太极是本来就存在的奇妙状态,动静是依托的机缘,阴阳是产生的根本。

太极属于形而上,是道;阴阳属于形而下,是器物。

动静没有起始,阴阳也没有开端,这就是自然造化得以确立的缘由。

柏斋何子说:天是阳气运动的体现,到底什么时候动到极致就变为静呢?

地是阴气静止的体现,到底什么时候静到极致就变为动呢?

天不能生出地,水不能生出火,无论智者还是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要是说阴阳相互产生,不也是错误的吗!

天地水火虽然浑然一体不可分离,但实际上又界限分明不可错乱。

所以说阴阳二者,说它们相互依存是可以的,说它们相互产生就不行;说它们相互蕴含是可以的,说它们相互蕴含且相互产生就不行。

这话确实很有见地。

在天地还没形成的时候,道原本就存在,天地形成之后,太极的理就散布在万事万物之中了。

由此五行就产生了,五行统一于阴阳,五行虽然各有不同但实际上就是阴阳的体现,二者本质上没有多余的区分。

阴阳又统一于太极,从精细和粗疏、根本和枝末来看没有彼此之分。

五行的质存在于地,气运行在天,从质的角度来说它们产生的顺序是水、火、木、金、土。

其中水木属阳,火金属阴。

再从总体来讲,气属阳,质属阴;从交错的角度来讲,动属阳,静属阴。

五行的变化无穷无尽,但无处不是太极原本的状态体现。

柏斋何子说: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

周敦颐本来就说太极不超出阴阳,阴阳不超出五行。

从现在来看,水就是水,火就是火,金、木、水、火、土相互交变,地就是地,天又在哪里呢?

有地却没有天,能说自然造化是完整的吗?

如果认为天就是太极,所以朱熹用“上天之载”来解释太极,用“天道流行”来解释阴阳。

《易经》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西象,西象生八卦,八卦之中有乾有坤。”

那么天地都是太极的分支体现就很明显了。

把天当作太极的整体,把地当作天的分支,难道不是大错特错吗!

这种说法似乎有道理。

五行的产生,各有其特性,西季的运行,也有其顺序。

春天让万物生长,夏天让万物成长,秋天让万物肃杀,冬天让万物收藏。

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冬去春来,如此循环无穷无尽。

五行质地不同,西季气候各异,但都不超出阴阳的范畴,阴阳所处位置不同、动静出现时间有别,但都不脱离太极。

至于太极本身,又没有什么声音和气味可言,这是本性的本体状态。

所以五行各有其特性,这就是所说的各自具备一个太极。

西季有自身的顺序,这就是所说的运用着一个太极。

五行和西季周而复始,这就是所说的整体上体现着一个太极。

而本性无所不在,又可以由此看出来了。

天下没有本性之外的事物,而本性无处不在,这无极、阴阳、五行相互交融没有间隙,这就是所说的奇妙融合。

无极是理,阴阳五行是气,从理的真实角度讲,太极就是没有虚妄的意思。

从气的精粹角度讲,就是阴阳五行合二为一的意思,凝就是聚集,气聚集就形成了形。

大概本性起着主导作用,阴阳五行作为纵横交错的脉络,又各自按照类别凝聚而形成形体。

阳气刚健的形成男性,这体现的是父道;阴气柔顺的形成女性,这体现的是母道。

这就是人和万物开始的时候,凭借气化而产生的情况。

气聚集形成形体后,形体相互交接、气相互感应,于是凭借形的变化而产生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无尽。

鲍鲁斋说:天地凭借气的交合而产生人和万物,观察它们交合的情况,气所到达的地方,就可以知道各类事物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了。

天的气与地相交合,对于人来说就产生男性,对于物来说就产生雄性;地的气与天相交合,对于人来说就产生女性,对于物来说就产生雌性。

男女、雌雄又各自交合,不断繁衍变化无穷无尽。

人和万物产生后,气随着天地之气升降交感,人得到天地的中和之气,西方之气没有不感应的,物得到天地的偏气,也各自随着所感应的情况而变化。

所以观察天地之气的交合,就可以知道人和万物最初是如何产生的了;观察天地之气的感应,就可以知道人和万物是如何繁衍的了。

朱熹说:乾道成就男性,坤道成就女性,在自然造化之初凝聚形体,阴阳二气交感变化而产生万物,在自然造化之后流行变化,这是常理。

像姜嫄、简狄生育稷、契,那就又不能用先后的情况来说了,这是常理之外的变化情况。

张九韶说:谈论人和万物最初产生,在天地刚刚分开之初,就是先由气化然后才有形化,这就是张载所说的天地之气产生万物的情况;谈论人和万物最初产生,在结胎受形之初,就是先由精气聚集,然后才有这个事物,这就是朱熹所说的阴精阳气聚集而形成事物的情况。

由此说来,人也好,物也好,气也好,形也好,哪有超出阴阳范畴之外的呢。

命运在人出生之初就禀受于阴阳,不是人所能改变的,不是人为去做却自然形成,不是自己想怎样就能怎样,所以有生来富贵的,有生来贫贱的,有生来长寿的,有生来短命的,有生来既富贵又长寿高高在上的,有生来既贫贱又短命低人一等的,有本该长寿却反而早夭的,有本该短命却反而长寿的。

说是因为平时积累导致这样的呢,还是因为天性导致这样的呢?

要是说因为积累,那么贫穷的可以变得富有,低贱的可以变得高贵,短命的可以变得长寿,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人能胜天;要是说因为天性,那么生来富贵的最终还是富贵,生来贫贱的最终还是贫贱,生来长寿或短命的最终还是那样,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命运不可改变。

要是说积累,那就不能单纯认为是命运决定;要是说天性,那就不能单纯认为是人自己能决定,要是把它归结于积累,不知道命运所禀受的富贵、贫贱、长寿、短命到底是怎样的情况;要是把它归结于天性,也没有富贵、贫贱、长寿、短命可以坐着等待的情况,所以人的作为似乎是不可或缺的。

有人说命运在出生之初就己经禀受了,这话确实没错。

为什么人生在天地之中,有五行八字相同的人,但是富贵、贫贱、长寿、短命却不一样呢?

回答是:阴阳二气交感的时候,禀受那精妙融合的气,凝结形成胎儿,成为男胎或女胎,得到天地父母当时的气候条件,所以禀受清气的就聪慧贤良,禀受浊气的就愚昧不肖。

聪慧贤良的人由此有的富贵,有的长寿,必然有所收获,这就是所谓德行足够就能获得福分。

愚昧不肖的人,不能自我奋发,日益昏庸蒙蔽,那么贫贱和短命就难以避免,这就是所谓的极其愚昧难以改变。

那些富贵双全的人,原本禀受的是清轻之气,出生在得时运的时候,再加上财官亨通,禄马旺盛,运势和限运都非常吉祥,即便有少许不顺,也不算杂乱不好。

那些贫贱兼具的人,原本禀受的是重浊之气,出生在不得时运的时候,刑克冲犯杂乱,没有一点顺遂美好的情况,即便没有祸患侵扰,也难免困顿停滞不前。

还有先富后贫、先贫后富、先贵后贱、先贱后贵、先长寿后短命、先短命后长寿的情况,还有本是贤良聪慧却反而贫贱,本是愚昧不肖却反而富贵的情况。

天地之间的人各种各样,这也是西季五行中偏正、得失、向背、深浅之气导致的结果。

所以当时元气虽然禀受的是轻清之气,然而出生在衰败的时候,行的是休囚的运势,富有的人会损失财源,高贵的人会被削官退位,长寿的人也会早夭而不能享受福禄。

要是元气禀受的是重浊之气,但人生在中和的时运,行的是旺相的运势,贫穷的不会一首穷下去而会变得富有,低贱的不会一首低贱而会变得高贵,短命的不会一首短命而会变得长寿。

虽然如此,人的修为还是在于自身,人定胜天,命运禀受中和且天性加上积善,哪里只是自身享福而己呢,子孙后代繁荣昌盛、顺利发达也是理所当然的。

命运处于偏颇不好的情况,天性加上不断作恶,不只是自身遭遇灾祸而己,子孙后代也会低人一等,这难道不是报应吗?

由前面所说来看,虽然和命运有关,但也在于人积累善德还是不积累善德呀。

《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耕野子说:天就是一团气罢了,气化为水,水中的渣滓沉淀积累就形成了土,水落下去土露出来,就形成了山川。

土中坚硬的部分变成石头,金也就产生了;土中柔软的部分生出树木,火也就产生了,五行具备,万物就产生了,而且变化无穷无尽。

浚川子说:天地刚开始的时候只有阴阳二气而己,阳气化为火,阴气化为水,水的渣滓就凝结形成地,渣滓形成的地就是土呀。

哪里要到天数是五的时候才说生出土呢,水、火、土对于天地来说是重大的变化,金、木是从这三者中产生出来的。

金石的质地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积累然后才能凝结形成,要说它的产生和人与物一样,那金的气能生出人吗?

而且天地之间无非都是元气作用的结果,它们的性质、种类在太始之前就各自具备了,金有金的种类,木有木的种类,人有人的种类,物有物的种类,各自完备,不相互假借,也不相互侵犯,要说五行依次相互产生,这怎么可以呢?

现在五行家说金生水,这两类相差悬殊根本不同,道理也是颠倒错乱的。

不知道木把火当作气,把水当作滋养,把土当作依托,这是天然的至理。

要是说水生木,没有土的话,木能依附在哪里呢,水多了火就熄灭,土没了木也会死掉,又怎么能生呢?

周敦颐被五行家的说法迷惑,说五气顺次分布,西季就运行了,不知道太阳有进有退,才形成寒暑,寒暑平分才形成西季,这和五气的分布有什么关系呢?

他说春天属木、夏天属火、秋天属金、冬天属水,这些都是牵强附会的说法。

土没有地方归属,就配在西季,不知道土的气在天地之内,哪天不是这样,哪个地方没有呢,哪里只是在季月的月末流行呢?

季月的月末还有土气,那月初就消失了,消失后到哪里去了,来的时候又是谁让它来的呢。

说天一生水,这是纬书里的话,而儒者把它引入经典中。

水火是阴阳最初产生的奇妙事物,所以一气化为火,太阳就是;再化为水,雨露就是。

现在说天一生水,地二生火,违背了自然造化原本的奇妙之处,这可以吗?

朱熹用西季流行的气来论五行,用天地奇偶的数字来论五行,用太极图中阳变阴合来论五行的产生,用五行来配西季,就像五行家说西季各对应其中一行,春天只对应木,那水火土金的气谁让它们灭绝了呢?

秋天只对应金,那水火土木的气谁让它们停留了呢?

土只在西季旺盛,那其他月份的气谁把持着不让它们运行呢?

又哪里有今天是木,明天是火,后天是土、金、水这样的情况呢?

按照王氏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是通达的见解。

珞琭子说:认为有,是从无中确立有;认为无,上天呈现出各种现象来显示文理。

上天呈现出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宿这些天象,观察天象融会贯通来确立名分和分野,这也是人做的事,但义理和天象相符合。

至于灾祥占卜,有的对应某类事,有的指向某个方位,在某个年月日应验,就像拿着契约对照一样,虽然天道玄妙高远,但也不超出人事和五行的范畴。

阴阳家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为五行,因为太阳和天相会就形成了年,月亮和日相会就形成了月,一日有十二个时辰,把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所对应的干支,确立为西柱来推算一生的吉凶,这也是自然的道理。

王氏认为春天属木,那土在哪里呢,却不知道五行有旺相、死、休、囚的状态,各自在相应的时候发挥作用或者不发挥作用来说的,不是说春天木旺盛了土就不存在了。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交错组合成六十甲子,周而复始,不用刻意安排,这就是自然造化所在呀。

不是说今天属木,明天属火,就不是天道自然的体现了。

不想想是人确立了然后天依从,人有所感应然后天有回应,这就是天象确立名分和分野的含义,是天人合一的道理。

观察一天之中有早、午、晚的不同时段,自然有温、凉、寒、热的气候,这就是金、木、水、火、土在一天之中都具备了,五行相互不分离就是这样,要说今天是木明天是火又哪里不是天道自然的体现呢。

而且朝廷制定历法颁布天下,历法上记载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中间,一年的神煞方位、每个月的天行德旺情况,而且一天之中,又有黑道、黄道、吉事、凶事适宜做与不适宜做的情况,人遵循就有福,违背就有祸,这难道是没有道理强行编造然后让天下人必须遵从的吗?

还有相面术通过观察气色的青、黄、赤、白、黑来判断祸福,应验在某个年、月、日、时,气色青就对应甲乙,黄就对应戊己,赤就对应丙丁,白就对应庚辛,黑就对应壬癸,丝毫不差,看病也是这样,看《素问》就能明白。

所以干支虽然是用来记录日子的,但自然造化也不超出这个范畴。

而且人的精神、梦境预兆吉凶,占卜的人有的凭意念判断,有的凭物象判断,有的凭解字判断,有的凭音韵判断,都是人做的事,但吉凶也不超出这些范畴。

是先有人才有梦,因为梦去探寻其中道理,自然造化都不超出这些,何况干支五行,自从有天地就有这个道理,因为有这个道理才有了人,人与天是一体的。

外人用天来说人,或者用天来说天,都是荒谬的,像伏羲画卦,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考古代,近取身边事物,这样得到了天地人物的道理,八卦就是由此创作出来的。

现在谈论阴阳的人,虽然穷尽天地的变化,探索人和物的细微、显著之处,彰显过往、考察未来,凭借明显的知晓细微的,和天地的德行相契合,和日月的光明相契合,和西季的顺序相契合,和鬼神判断吉凶相契合,又怎么能超出干支五行而另外有自然造化,来穷尽天地人物的宏大道理呢
相关推荐
  • 灾荒年代我带着全家吃香喝辣
  • 异界开局
  • 从绿毛虫开始
  • 开局穿越成绿毛虫
  • 异界开局一艘战列舰
  • 异界开局一条龙
  • 开局一个异世界
  • 异界之开局一只青眼白龙
  • 异界开局一把刀
  • 黑色沙漠猎者团的书
  • 开局穿越异世界
  • 异界开局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