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连载
《门前的樱花树开花了》男女主角慕枫阿是小说写手布布要吃糖所精彩内容:消毒水的气味在暮色中愈发刺阿莹将脸贴在冰凉的窗玻璃远处住院部大楼亮起的灯火像散落的星她数到第七层时总会停顿——那是心外科的楼慕枫曾经穿着白大褂在那里匆匆来去的身如今想来竟如前世般遥监护仪的电流声骤然尖惊醒了在病床前打盹的阿他忙不迭抹去嘴角滑落的唾只见妹妹阿莹那枯瘦的手指在床单上描绘着熟悉的甲骨文“光”那字迹因化疗管的牵绊而显得斑驳扭曾经的她可以自由自在的...
消毒水的气味在暮色中愈发刺鼻。阿莹将脸贴在冰凉的窗玻璃上,
远处住院部大楼亮起的灯火像散落的星子。她数到第七层时总会停顿——那是心外科的楼层,
慕枫曾经穿着白大褂在那里匆匆来去的身影,如今想来竟如前世般遥远。
监护仪的电流声骤然尖锐,惊醒了在病床前打盹的阿琛。他忙不迭抹去嘴角滑落的唾液,
只见妹妹阿莹那枯瘦的手指在床单上描绘着熟悉的甲骨文“光”字,
那字迹因化疗管的牵绊而显得斑驳扭曲。曾经的她可以自由自在的用手写自己喜爱的事物,
但现在却成为了一种奢侈……“哥哥,樱花盛开了。”阿莹忽然开口,
化疗导致的嘴角溃疡渗出点点血丝。阿琛望向窗外光秃的梧桐树,
方才意识到鼓浪屿老家的樱花树应当正值盛开。二十年过去,每到深秋时节,
母亲总会将落花小心翼翼地收入绣有凤凰图案的丝袋中,为她们两兄妹弄成一个平安符。
枕下传来信纸轻微的沙沙声。七年来,阿莹养成了用拇指轻轻摩挲信纸上第三行字迹的习惯,
那原本工整的“愚昧”二字已被抚摩得若隐若现,宛如淡蓝色的云絮。
尽管化疗让她触感迟钝,但每当拇指划过那里,她的皮肤依旧会条件反射般地微微颤动,
仿若那日午后樱花纷飞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那是2009年春,医学院图书馆里,
古籍修复室的大门轴发出吱呀声,仿佛在述说岁月的沧桑。阿莹跪坐在檀木书柜的暗影中,
面前展开的《本草纲目》正缓缓脱落着泛黄的装订线。细碎的樱花瓣如雪片般从气窗飘入,
落在她后颈上,带来图书馆特有的阴凉气息。“同学,
那本《金匮要略》……”清朗的男声将她从沉思中惊醒,她手肘撞上书柜,
线装书页如受惊的白鸽般哗然而散。转身的一瞬,
她首先看到的是对方胸前的银质名牌——“临床医学系 慕枫”,
其次是第二颗微微反光的贝壳纽扣。当她的目光最终触及他带着歉意的笑容时,
她忙乱地捡起掉落的书页,却被锋利的纸边划伤了虎口。慕枫感到抱歉,
坚持要陪她去医务室处理伤口,她却在经过樱花大道时挣脱了他的手,独自跑开。
那年春天的樱花格外繁茂,轻柔地落在她奔跑时扬起的双发上,仿佛无数未曾说出口的心声。
这就是他们故事的开始………………护士推着治疗车的声音渐行渐近,
阿莹本能地蜷缩着插有PICC管的手臂。止痛泵的按键就在枕边,
但她更愿意听着监护仪平稳的蜂鸣,任思绪中浮现那个总在图书馆“巧遇”的影子。
他总会将温热的豆浆放在她修复古籍的桌边,梅雨季节递给她一包玻璃纸包裹的除湿剂,
还曾在她凝视甲骨文拓片时,突然说道:“你低下头时,睫毛的影子就像小楷字中的撇和捺。
”直到那封信出现。2012年4月12日,古籍修复室的挂钟指向三点十分。
慕枫的白大褂下摆沾着樱花瓣,递来信封的手指关节发白,他显得很紧张。
阿莹至今记得油墨在宣纸上晕染的轨迹,那些笔画穿透纸背的力度,
还有他衬衫第二颗纽扣上跳动的光斑——她始终不敢抬眼,
生怕多看一眼就会溺毙在那片星海里。所以她选择了逃避,
她习惯了用“愚昧”“懦弱”作茧自缚,仿佛自贬便能抵消一切可能的伤害。
对于出身不好的她来说,骨子中的自卑让她没办法去面对他。
直到慕枫的背影消失在樱花雨中,她才发觉掌心被指甲掐出了血……“是时候更换敷料了。
”护士轻柔地掀开被角,阿莹不由自主地按紧了枕头。
被化疗药物侵蚀的肌肤犹如受潮的宣纸,轻轻一碰便可能支离破碎。那情景,
恰似七年前那个转瞬即逝的黄昏,她藏在书架后默默目送他离去,
掌心中自己掐出的血珠染湿了信纸,让那“光”字变为了一种枯竭的蓝。
监护仪的报警声骤然响起。阿莹在剧烈的咳嗽中摸索枕头,却发现信纸不知何时滑落床底。
她发疯似的探身去够,化疗管在拉扯下渗出淡黄色组织液。护士的惊呼声中,
她终于抓住那片单薄的过往,却在翻转的瞬间发现信封夹层里藏着微凸的异物。
沾血的指尖颤抖着撕开夹层,一枚贝壳纽扣滚落掌心。
温润的弧形表面刻着极小的数字:20120412。记忆如潮水倒灌。
那天她始终低垂的视线里,慕枫的右手一直按在胸口。原来不是紧张,
而是在等待某个回应时,无意识摩挲着空缺的纽扣。七年时光从指缝漏下,
此刻才在病房惨白的灯光里显形——他早就把心口的空缺留给了她。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终究是错过了。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雨。阿莹将纽扣贴在化疗管旁尚未溃烂的皮肤上,
冰凉的触感却让她想起毕业典礼那天。躲在礼堂廊柱后的她,
看着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的慕枫在台上鞠躬。他白衬衫的第二颗纽扣位置,别着枚银色胸针。
当时以为的装饰,此刻在记忆里清晰可辨——那是枚贝壳纽扣形状的胸针。
镇痛泵不知被谁按下了。在逐渐模糊的意识里,阿莹看见无数个时空的樱花同时绽放。
2009年的慕枫站在纷飞的花雨中,
白大褂的第二颗纽扣闪闪发亮;2012年的慕枫在空荡荡的图书馆,
将胸针别在再不会有人触碰的位置……而她终于抬起头的这个春夜,
雨滴正轻轻叩打着病房窗户。监护仪上的曲线渐渐平缓,
握着纽扣的手垂落在《本草纲目》残页上。最后飘落的樱花穿过七年光阴,
温柔覆盖了她再不会流泪的眼睛。走廊尽头的电子钟跳过零点。新一年的樱花,
又将在无人知晓的晨雾中盛开。……咸涩的海风裹挟着七里香的芬芳,
在阿莹的鼻腔里酿成苦涩的酒。她蜷缩在褪色的蓝漆木船上,
看着船夫布满裂痕的手掌有节奏地摇橹。木桨破开浪花的声音,
与二十年前母亲枕边的氧气机轰鸣诡异地重叠。"姑娘,要落雨咯。"船夫用闽南话提醒,
皱纹里嵌着海盐结晶的眼角瞥向她膝头颤抖的诊断书。阿莹把丝巾往上扯了扯,
暗红血迹在宝蓝色绸缎上晕染成鸢尾花的形状——这条丝巾是母亲化疗时总系着的,
说是能盖住锁骨下方插管的淤青。不知何时,手机在藤编手提包里发出蜂鸣声,
哥哥的名字在屏幕上明明灭灭。她数到第七次震动才按下接听,咸腥的海风突然灌进喉咙,
剧烈的咳嗽让船舷上的白鹭惊飞而起。"阿莹?
你那边好大的风声......"阿琛的声音裹着工地特有的金属撞击声,
"张医生说你去取报告了?"浪头突然抬高,诊断书被风掀起一角。
"遗传性肺癌"四个铅字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阿莹想起最后一次见母亲时,
那只从被单里伸出的手,指节扭曲如枯死的珊瑚,
床头柜上的镇痛泵每隔十五分钟就发出机械的叹息。"哥,我在鼓浪屿。
"她将沾血的丝巾塞进包底,指甲掐进木船斑驳的蓝漆,
"记得小时候妈妈常哼的《雨夜花》吗?
刚才船夫......"钢筋坠地的巨响打断了她的话。电话那头传来工友的咒骂,
阿琛急促的呼吸像砂纸擦过听筒:"我这就去找你!""不用。
"阿莹望着对岸逐渐清晰的红砖洋楼,碎瓷般的阳光在她眼底晃荡,
"我想去咱们家老宅看看。"潮水漫过沙滩时,阿莹正跪在樱花树下挖坑。
腐殖质的气息混着记忆漫上来——八岁那年母亲在这里埋过时光胶囊,
说等兄妹俩大学毕业再挖出来。铁盒里的慕枫书信被海风吹得簌簌作响,
最上面那张素描是穿校服的她自己,
右下角写着"2005.3.21 春分"……"原来你在这里。
"阿琛的声音惊落了枝头的桂花。他工装裤上还沾着水泥浆,
安全帽卡在臂弯里像个笨拙的摇篮。阿莹下意识用身体挡住土坑,
却被他指间的银光刺痛眼睛——母亲临终前留给她的银杏项链,
此刻正躺在他布满裂口的掌心。"收拾老宅时发现的。"他蹲下身时膝盖发出咯吱轻响,
三十岁的人有着五十岁的关节,"你总说弄丢了,原来是藏在这儿。
"阿莹突然发疯似的扒开泥土,
诗、母亲穿着碎花裙在凤凰木下的照片、还有她昨晚在民宿写的遗书……染着血渍的信封上,
"慕枫"两个字被泪水泡得模糊。
"当年你说要和他私奔去北京......"阿琛捡起一张泛黄的火车票,
2014年4月2日厦门到北京,"那天我在火车站等到末班车进站,
看着你躲在榕树后攥着行李箱拉杆发抖。"咸涩的液体滑进嘴角,阿莹才发现自己在哭。
八年前的心跳声突然震耳欲聋——慕枫攥着她手腕的温度,月台上此起彼伏的汽笛,
还有哥哥站在安检口的身影。他当时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手里攥着她落在书桌的哮喘喷雾。
"跟我回家。"阿琛的声音和记忆重叠。当年他拽着她衣袖时也是这个语气,
指甲缝里还嵌着给摩托车换机油的污渍。此刻他的掌纹更深了,虎口处新结的痂还渗着血丝。
阿莹把脸埋进哥哥带着石灰味的衣襟,二十年的光阴在樱花香里坍缩。七岁那年肺炎住院,
十七岁高考前夜恐慌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