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末,顾时安出生在北方内陆城市。他自幼酷爱学习,18岁那年考取了海江市的知名大学。顾时安即将远离家乡,独自去繁华的沿海城市求学,父母为儿子感到骄傲。
顾时安离家前夜,母亲帮他打包行李,带上了为他量身定制的花尼外套和西裤,父亲则给了儿子一个装满现金的牛皮纸信封。
“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靠自己,除了自己没人能够帮你。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会把你当回事。”父亲对顾时安说。
“知道了,父亲!”顾时安的嗓音有些沙哑。
一旁收拾行李的母亲默默地红了眼眶。
清晨的街道空旷而宁静。父亲和儿子握手道别,顾时安提着箱子含泪坐上了出城的大巴。
车、船、火车。几经颠簸,顾时安终于抵达了海江市。他提着行李到学校报道,发现班里的同学都是来自东部沿海地区,来自北方内陆的就他一个。地域文化的差异让顾时安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好在他性格友善,开朗健谈,很快便适应了新环境,还与几个当地的同学成了朋友。
暑假到了,朋友挽留顾时安在海江市过夏天,并邀请他去自己家住。同学家是市中心的独栋小洋楼,街道两边种满了法国梧桐树。同学的父母对顾时安很友好,顾时安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假期。他写信告诉父母自己在海江市的所见所闻,以及暑假去同学家做客等等。父母收到儿子的信,知道儿子在异乡一切顺利,两老特别欣慰。
转眼,新学期开始了。顾时安的班里多了个名叫吉瓦的插班生。吉瓦来自南方的边陲城市颍南,皮肤黝黑、五官深邃。或许是怕自己不标准的普通话怕被同学嘲笑,吉瓦平时很少开口。与同学相处也总是小心翼翼的,好像生怕自己会冒犯到别人似的。
吉瓦让顾时安想到了刚来海江市时的自己,于是顾时安主动亲近这位新同学,和他交朋友。顾时安会滔滔不绝的把自己从小到大在北方的趣